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与生猪产业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都不同程度遭受了影响,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非洲猪瘟对于散户来说,机遇大于风险。本轮机遇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散户,而是小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技术优势互补、政策与市场红利共享模式下的机遇。
01 规模大场分散养殖规避风险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冲击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产业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对风险防范的问题。从行业资源上来看,上次蓝耳病的大面积爆发导致投资者大量涌入,基本上已经把产业资源分配殆尽。而这一次“非瘟”疫情,重点不在产业资源的分配上,而是对于这些资源的优化升级或重新组合上。
我国生猪养殖密度高、防控条件低。因为防控“非瘟”尚无有效疫苗,使得病毒所到之处几乎都造成 50%以上的产能减少。从当前的处理情况看,规模化大场发病给政府带来的管理风险远大于小场。因此,规模大场分散养殖、分散风险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散户机遇大于风险
“非洲猪瘟”对于散户来说,机会大于风险。因为散户生产周期短,只需 4-6 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周期,完全可以做到封闭养殖,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做到“全进全出”和完全封闭养殖,发病的概率就很小。有调查发现,目前养猪优势区壮年劳动力养猪经验在10年以上的散户,大多都掌握了养猪技术,能够有效防控疫病,有的散户已经达到15年未发生任何疫情。
03 猪业亟待建立新风险防范体系
面对非洲猪瘟,其实对于行业而言最关键的不是短期的产量和收益的增与降,而是如何实施新的养殖规范,包括对养殖场、运销、屠宰、检验的新规范的问题。(资源重组,降低一体化规模化养殖风险,建立公司化生物安全体系)在技术操作上,打造“集团化公司进行高风险仔猪生产,散户进行低风险的育肥生产”的新型产业结构。在组织生产上,在温氏集团的“公司 农户”模式上完善农户的生物安全标准,形成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流通环节上,把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宰屠加工三个环节在区域内(以县为单位)整合到一个公司体系中运营,降低环节间的无序性,实现区域内无疫情的目标,而政府只要控制好猪肉上市检疫即可。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主体依旧是小农户,这支力量一旦被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之中,小农户的整体经营水平将通过产业链提档升级,这将使中国的养猪模式和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
按照《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精神,要完善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完善机制链,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个养猪业新的风险防范体系也是龙头企业与小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体系。
希望“养猪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成为我们此次“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行动最大的收获。也希望生猪产业安全体系建设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上走在前面。
凯发k8国际唯一 copyright © 2014-2018 皖icp备15015030号 安徽优乐果蔬配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凯发k8国际唯一的技术支持: